找到相关内容221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心灵环保--释见引

    大乘六度 怎奈一般众生烦恼垢重,积习难返,虽知不能行,虽悟不能断,不能时时站在无为法上,所以顿悟此理不碍渐修,若理不能悟,那就在事上修戒修定修慧修福德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等六...心,布施,一方面满足众生,一方面对治自己的悭贪毛病,消除贫穷。贪有种种贪,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食贪睡……,明辨自心中有那些贪心,进一步对治,若贪财就行布施,若贪色就不净观以破除,佛说此色身乃“革囊...

    英国倪世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1473899.html
  • 文殊菩萨净土

    净土的基本情况。文殊菩萨本愿说:   我以无碍天眼。所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中一切如来。若非是我劝发决定菩提之心教授教诫,令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,乃至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我于菩提终不...一个社会成员都始终均等。   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觉悟成佛。在文殊净土中,觉悟成佛的机会对每一个成员都是均等的。人人都可以发菩提心,菩萨行。人人都可以供养十方诸佛,布施贫穷苦恼众生及饿鬼令其饱足...

    郭征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05659196.html
  • 优婆塞戒经研习之三十:谈菩萨应具足福德、智慧二庄严

    、修辐德庄严,须修下列三波罗蜜:二)修施波罗蜜:就是布施布施可分为三种,郎财物布施、佛法布施、无畏布施。修福成就可以度到彼岸。二;修戒波罗蜜:就是在家菩萨“在家菩萨戒”;出家菩萨三聚净戒。修戒成就,郎可度到彼岸。(三)修精进:就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禅定、智慧的成就,都要靠精进才能度到彼岸;甚至连“精进”也须要精进。只要任何功德能具精进,一定能度到彼岸。  菩萨布施,是因为自己有此能力,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1967375.html
  • 地藏菩萨本迹因缘

    变卖财产,广布施,救济贫苦。一方面备办上妙的香花,到大寺庙中,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遗像,并且以极大的诚恳心,俯伏在佛前,带哭带诉地叙述她母亲生前的行为,请求定自在王如来,告诉她母亲生处。祝祷以后,...,顶礼师子奋迅如来。顶礼以后,站在一旁,请问师子奋迅如来,过去的什么行业,得到如此的相好。师子奋迅如来答覆长者子说:“要想证得我这相好,必须发菩提心,在长远的劫数中,度脱一切受苦众生。”当时长者子,...

    南亭和尚讲述

    |地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1023311096.html
  • 因而不施 施莫之广——关于“不施”的讨论

    不施,故施莫之广。”《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》卷二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说明:“云何菩萨不损一物,不施一人?若菩萨善能行施无量无数,于十方世界布施行,相续生起。释曰,菩萨舍自爱,摄一切众生为自体,一切行道...       佛教以布施为其重要的法门之一,并视其为取得功德的主要方法之一。每个佛教徒都以布施作为自己向佛的光荣,寺院也因此获得了大量的收益。布施有法施和财施二种,“法施”是指用佛教的思想理论来劝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布施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0743161906.html
  • 勤修福慧

    那又有什么意思呢? 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家居士除了念佛,还要布施,才能培养福报。福报靠平时一点一滴地去积累。看见别人有困难,需要帮助的事,不要放过做好事的机会,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,为自己未来的...痛苦、有生死,这就是三界的特点。在三界的流转之中,众生应该如何修行?要“所修福智恒无尽”。一是修福德,二是智慧。就是要福慧双修。世间上的人,有的人有相似智慧的聪明,但他却没有福报。如知识分子,显然要比...

    济群

    |济群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2208122853.html
  • 夏坝仁波切开示

    种菩提心修法稍做合,再依照次第别别略布施、持戒、忍辱等所缘,然后进入精进之不共加行及正行等。奢摩他者,以定方式,而毗婆舍那者,以止观双运方式。总之,由于前前所缘觉受生起已久,渐趋坚固,而近期... 所谓“去除贪嗔痴烦恼”者非同儿戏,根除三毒便登涅盘,此等大事理应看成人生之终极目标,略数次渴望速速得果,岂不轻视涅盘乎?故而献汝两句如下:修行要全面、次第、正确。比如:一生中的修行分为座...

    夏坝仁波切

    |修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1205533568.html
  • 口号不是口号

    ,真的看成菩提资粮。就像前面我举的那个例子,很多这种强境让我体会到这点。圣天菩萨写的《大丈夫论》上说,初地菩萨布施,当境来时(人家向他要时),他那欢喜的心像进入灭定一样地欢喜。只要你们去试,将来一定...

    日常法师

    |日常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0752394236.html
  • 認識佛教—幸福美滿的教育(二)

    這種果報的,大多數是前生得的,少數人是這一生得的。這一生如果得很積極,這一生就得果報,不要等來生,這就是果報。果報一定要靠因,這是永遠不變的定律。   (1)財布施   「布施」在整個大乘佛法裏...是錯解!這樣的理解,布施太狹隘了!那裏是菩薩修的呢?其實在日常生活中,念念為別人,不為自己,就是布施、就是供養。所以人人天天都在布施波羅蜜,天天都在行菩薩道,只是不懂得,不知道而已。譬如說早晨起來,...

    净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0239070.html
  • 念佛法门三特征

    观想或称念。这原出自《弥勒菩萨功德经》,说释迦佛因中修难行道,精勤苦行,发愿于五浊恶世成等正觉;而弥勒则是的易行道,故将来在净土成佛。约此说,一般的念佛、赞佛、随喜、忏悔、劝请、回向,可以增长善根,消除业障,都是属于易行道。念阿弥陀佛,就是易行道的一种。《十住论》说易行道念佛,也并不是专念阿弥陀佛的。易行道的礼佛、赞佛、供养佛等,处处以佛为中心。菩萨布施、持戒六度等行,是难行道。龙树说:菩萨发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4339780.html